干旱灾害是全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干旱严重的国家之一。干旱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因此,提高植物自身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题。植物抗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同作物和品种适应抗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作物具有综合性的、几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抗旱特性,且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并不相同。目前, 抗旱基因工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抗旱性是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单基因转化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具体到哪种植物中适合哪种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作物的抗旱机理,力求认识作物抗旱的本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培育抗旱、耐旱品种已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研究内容。主要途径有,
(1)筛选抗旱种质资源,包括将野生耐旱植物驯化成作物以提高其适应性;
(2)将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和细胞培养)和诱变生物技术应用于抗旱育种中以便于提供更大的遗传变异性;
(3)充分了解胁迫条件下植物水分关系的生理参数,开展形态(如株高、生长以及根系发达程度等),生理(如渗透调节等)育种。
(4)建立在分子标记(RFLP、RAPD等)选择基础之上的传统育种;
(5)传统的抗旱育种方式,一方面要使培育品种有高产潜力,另一方面又要使它具有能在干旱胁迫下尽量减少产量损失的能力(即作物的抗旱性与适应能力
(6)影响植物抗旱性的各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旱基因工程上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的抗旱性。